2023-08-22
作者:水维
【资料图】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4岁,农民,主因“颜面部肿胀及右侧颈部疼痛10天,加重7天”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和右侧下颌部的疼痛、肿胀,伴发热、咽痛、疼痛放散至耳部,导致张口受限、言语含糊不清及吞咽困难,诊断为“咽旁间隙感染"。结合患者既往有克罗恩病病史,请我科会诊,考虑上述症状可能为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遂转入我科进一步诊治。患者2年前因右下腹痛就诊于我院普外科,诊断为“肠梗阻”,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回盲部克罗恩病”。当时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原因不明。给予口服“美沙拉嗪”,3个月后自行停药,自觉一般情况可,无腹痛,大便2~3次/日,黄色稀便。否认家族遗传史。
查体:体温36.5℃,心率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2/76mmHg。开口受限,张口距离约1.5cm。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充血;右侧扁桃体周围肿胀,扁桃体受压向内下移位。心肺正常,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1
结肠镜检查
回肠末端溃疡,溃疡大小约0.4cm×0.5cm,覆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图1),小肠CTE提示回肠末端及回盲部术区局部肠壁轻度不均匀增厚,考虑符合克罗恩病表现。
图1 结肠镜下克罗恩病表现
2
胸部CT检查
右肺及左肺上叶感染性病变,双肺多发条索。双侧胸膜及叶间胸膜局部增厚(图2)。
图2 肺部CT
3
颈部CT
检查右侧咽旁间隙肿胀伴密度增高,右侧扁桃体增大,口咽右侧壁黏膜增厚,口咽腔不对称变窄,右侧颌下腺形态饱满(图3)。14天后复查CT提示双侧颌面部和枕部皮下脂肪间隙模糊,枕部软组织肿胀,双侧颞下颌关节周围及耳部软组织轻度肿胀,双侧咬肌外缘稍模糊,病变较前进展。
图3腮腺CT
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Hb 61~74g/L, 白细胞正常;肝功能检查提示白蛋白25.0g/L;肾功能检查提示血肌酐45μmol/L;血凝检查提示D-二聚体8.01mg/L,感染检测组合正常;骨髓穿刺结果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余指标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咽旁间隙感染。
二、诊疗经过
入院后先在我院耳鼻喉科按“咽旁间隙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相继使用多种抗生素共17天,患者的下颌疼痛、颜面部肿胀逐渐加重,并出现头痛,无法进食;双手指间关节僵硬,活动轻受限;伴右下腹疼痛,进食后加重,大便不成形,2~3次/天,黄色稀便。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病变较前无缩小。
结合患者既往有克罗恩病病史,不除外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转入我科后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Hb 57g/L,粪便革兰氏染色提示球杆比失调,ESR 114mm/h,CRP 124.48mg/L,IgG 28.91g/L,IgM 2.39g/L,C4 0.07g/L,其他指标均无异常。腹部CT扫描提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扩张积水,右肾周筋膜增厚,左肾较小,脾大。利尿肾动态显像提示左上尿路排泄迟缓,右上尿路排泄不畅,左肾缩小,血流灌注减低,左肾滤过功能中度受损,右肾形态及血流灌注正常,右肾滤过功能正常,完全代偿左肾受损之滤过功能,总肾GFR 61.91ml/min。给予抗感染、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口服美沙拉嗪(3g/d)、多种益生菌,患者仍有间断发热(最高达38.5℃),面部肿胀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面部指凹性水肿伴眼睑水肿。
因抗感染无效,也无结核、真菌感染证据,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小,颜面部肿胀和肺部病变不除外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知情同意后,予以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mg/d),用药当天下午患者眼睑和下颌肿胀及头痛减轻,食欲改善,可进流食。用激素48小时后,面部指凹性水肿明显改善,无明显疼痛,张口范围明显扩大,体温降至正常。用激素72小时后,面部肿痛、腹痛、双手关节僵硬感均消失。1周后激素减量至“甲泼尼龙片”(40mg),晨起顿服,Hb上升至113g/L,血清白蛋白上升至31.0g/L,ESR与CRP均下降至正常。随后将激素逐渐减量,同时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50mg/d),维持缓解。
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病变较前减轻(图4),复查腮腺CT提示右侧腮腺密度稍增高,右侧咬肌外缘稍模糊,其他病变均消失(图5)。后随访3个月病情平稳,停用激素,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降低,考虑为“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遂换为“沙利度胺”(75mg/d),后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病变较前有所缩小。
图4 复查胸部CT
图5 复查腮腺CT
最后诊断:克罗恩病(多发肠外表现)。
三、分析与讨论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者都可能合并肠外表现。IBD 肠外表现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IBD肠道与肠外器官有共享的自身抗原及抗体,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免疫异常时,也引起了肠外相关脏器的免疫损伤。另外,肠黏膜T淋巴细胞归巢可能也参与了肠外表现的发生,如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和结膜炎等。
本病例确诊为克罗恩病,患者肺部炎症和颜面部、腮腺、颌下腺及咽旁间隙肿胀均考虑为该病的肠外表现。IBD可累及呼吸系统,可以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浸润、肺栓塞、支气管胸膜瘘等,大多无症状。IBD合并肺病变发生机制可能是肺和胃肠道有相似的胚胎来源,均起源于前肠。另外,肠黏膜释放的炎性介质可以长时间沉积于肺组织。该患者肺部病变不支持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肺结核,因患者拒绝气管镜检查,缺少病理依据,但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左肺病变较前明显缩小,因而考虑为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机化性肺炎可能性大。临床医生还需注意鉴别药物(美沙拉嗪或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肺部病变,因药物导致肺病变与IBD合并肺病变影像学表现不易区分,该患者并未长期应用美沙拉嗪,因此,不考虑药物导致的肺部病变。
IBD也可出现泌尿系统病变,如肾结石、肾小球肾炎、肾脏淀粉样变等,发病机制不清,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该患者病程中出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扩张,但对症治疗后发现上述病变逐渐减轻,最近一次随诊,泌尿系超声未提示右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因此,泌尿系统病变首先考虑为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其次,不考虑手术粘连致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关于颜面肿胀及右侧颈部疼痛是否为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虽然国内外至今无相关文献报道,但是对症治疗后,这些症状均明显减轻,直至消失,故我们认为颜面肿胀及右侧颈部疼痛可能为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
此例克罗恩病患者出现颜面部肿胀、肺部炎症临床非常罕见,该患者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均提示我们临床医生要重视克罗恩病的肠外表现,要开拓思路,特别是合并一些少见的或临床难以解释的表现时,要想到克罗恩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Kayar, Yusuf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in Crohn"s patients.”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vol. 190,2 (2021): 597-604.
[2] Yu, Yangyang R, and J Ruben Rodriguez.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rohn"s, ulcerative colitis, and indeterminate colitis: Symptoms,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and disease phenotypes.”Seminars in pediatric surgeryvol. 26,6 (2017): 349-355.
[3] Gajendran, Mahesh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 on Crohn"s disease.”Disease-a-month : DMvol. 64,2 (2018):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