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618,你看不见的省可能是最关键的
作者:贾乐乐,编辑:嘉辛
(相关资料图)
又是一年618。
今年的618被称为史上最卷、折扣力度最大的618。促销的规则简单了不少,比如京东全面推出“单件到手价”、唯品会直接上裸价、淘宝天猫也拿出一个直降场。
渠道纷纷拿出低价武器,是因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在零售业的“多快好省”中,更加看重“省”。当然,消费者追求的省,是以低价买到好东西,并不代表着放低了对商品质量的标准。
当前的形势下,商家也想省,表现在更加谨慎,更加注重高ROI,以往在营销上大水漫灌、产品研发上不行就换的思路行不通了。
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电商渠道,一直在提降本增效。
消费者要低价好物,商家要在提供低价好物的基础上控制成本费用,渠道要满足包括自身在内三方的利益要求,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可能三角”。
那么,低价与品质能不能兼得?如何兼得?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一波降价潮,这里固然有车厂抢份额的主观意图,从客观上看,也是因为成本下降,包括技术进步带来的,也包括供应链上游价格的下降。
拉长时间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颠覆了传统的汽车制造工艺,比如特斯拉带火的一体化压铸替代了传统车身结构件冲压、焊接环节,简化了生产流程,提升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带向了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
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也是“低价”和“品质”兼得的保障。这样的“省”,才是可持续的省,是消费者得实惠,生产者得发展的两全之法。
那么,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产业的“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才保障产业全链条提效?
一、新技术降本
当前,最热的技术进步莫过于生成式AI(AIGC),AI大模型热度也居高不下。
大厂和一些垂直领域的企业都在布局大模型,创业者也在选择大模型作为创业方向,国内海外基本上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都不想错失这个机会。
都在抢先机的重要原因是,大模型的使用将带来AI技术的普惠。
大模型像是一个理解能力强且拥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人,学习和应用知识的速度都非常快,并且具有自监督学习能力,只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人工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从而可以推动AI从“手工作坊”向“工厂模式”转变,降低AI的应用门槛。
这样一来,产业利润低洼的企业、供应链上话语权较弱的中小企业也都有机会通过大模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自身的数智化转型,进而提升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AI模型需要不断自我进化和迭代,也就是说越训练越聪明,除了算法的先进性之外,还需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里去实践,否则只能是实验室产品。
因此,AI需要有足够多的场景和优质的产业级数据才能够拥有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京东在零售业经营20年,拥有零售、物流、健康、工业等广泛实体应用场景,向外连接着制造、营销、交易、仓储、配送等复杂的产业生态,有着丰富的产业积累,不仅是技术最佳的培养器,也是技术的试炼场。
比如在客服领域,为了解放人力,更好地实现成本、效率、体验三角,京东2012年就上线了智能客服。
客服和消费者之间的对话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智能客服不仅要完成任务型对话,为了快速对客户问题做出反应,智能客服还需要与物流、订单整个业务系统进行串联,结合不同消费者的真实诉求,解决个性化问题,要让智能客服有与人工客服无差别的灵活变通能力,进而提高客服满意度。
在今年京东618开场后的28小时内,基于言犀产业大模型,京东云智能客服累计咨询服务量超7195万次,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保障用户体验。
多模态数字人也在京东618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京东云言犀虚拟主播,集文本自动生成、语音自动生成、选品自动生成为一身,7*24h不间断直播,成本不足真人主播十分之一,做到以“轻量级、高效率”助力品牌运营降本提效。
代尔塔是一个做防护用品的中小企业,过去几年,在购入直播设备上就花了不下10万元,再加上每年的人力成本投入,在做直播上,代尔塔投入不少却收效甚微。后来代尔塔开始使用虚拟主播产品,开播5个月,虚拟主播就为代尔塔直播间带来了近百倍的成交额增幅。
不止于营销场景,京东云的数智能力也广泛应用于政务热线、银行数字柜员等场景中,深入产业,用技术解决用户身边的问题。
今年,京东云还将发布面向产业的千亿级大模型,在更多的产业场景下锤炼技术能力,并反哺于产业,帮更多的产业客户降本增效。
二、数字基础设施为“省”创造条件
618,云服务产品也加入降价行列。
先有阿里云、腾讯云、移动云高调宣布降价,甚至喊出史上最大幅度降价的口号。随后,京东云宣布其全系核心产品参与比价,掀起中国云市场的首次公开比价大战,并承诺“买贵就赔”,除官网列表定价低于头部云厂商对应产品外,实际成交单价还将在特定云厂商实际成交最低单价基础上再打九折。
和汽车行业的降价一样,云服务产品的降价除了有扩大市场份额的意图之外,更重要的驱动力是成本下降。
云计算产品的成本下降同样是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使用者规模的扩大,同等算力的成本越来越低,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构成云计算成本的重要部分。
跟先前云厂商价格战围绕少数品类进行不同,京东云率先将战火引到了全系核心产品,包含: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安全、视频服务、云电脑,京东云也成了参与降价产品线最丰富的云厂商,涵盖产业客户上云、用云全链条的服务需求。
京东云敢于这么大范围降价,还提出“买贵就赔”,也是源自于其对技术降本的不懈追求。
长时间、大规模、复杂场景的业务实践,让京东云对于追求技术降本有更强的“自驱力”。
在自研技术的加持下,京东云不断优化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
比如京东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使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每年节省IT成本数亿元;京东云虚拟化引擎京刚2.0,将算力虚拟化损耗降至零,云化成本直降15%;京东云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能耗节省30%、PUE低于1.1。
与此同时,随着服务客户的不断增加,规模效应也日益明显,最新数据显示,京东云已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传导至企业,底层的云服务产品降价,带来了“立竿见影”的降本效果。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则是更加长效,且在降本和增效两个方面都有显著作用的手段。
作为数字世界的“水电”,除了价格要被“打下来”之外,云的使用方式也要简单,适合业务场景,而且企业应当有充分的选择权。
比如,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它是五大国有独资发电集团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国电投原本的基础IT资源异构多样,比较难管理,而且后期还想迁移到尚未完成建设的电投云上,庞大的产业链信息和数据资源需要统一管理,安全问题也要解决。整体来看,国电投的云建设存在着管理复杂、迁徙困难、安全薄弱等技术难点。
京东云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实现了对当前异构环境和未来电投云的异构屏蔽,在统一底座上构建的PaaS组件和应用实现了更广泛兼容以及高可用,极大地降低了国电投后期的管理和运维成本。
通过融合开放的数字底层设施,企业能够从三个维度实现具有长期效应的降本增效:
一是采用混合多云,能让企业避免被单一云厂商绑架从而失去议价权,避免成本失控,混合多云是ROI最高的选择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最优解;
二是屏蔽异构环境之后,多云也可以有丝滑的操控体验,数据烟囱问题,跨平台业务的打通都可以得到解决,充分利用了原本的IT投入,对存量业务提效,释放资源用于业务创新;
三是业务流程与业务场景更匹配,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和国电投一样,后续的运维成本和管理成本也能得到控制。
三、向产业链要效率
长而杂的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也更像一个木桶,只要有一个环节薄弱,一块木板不够长,整体的运转效率就会被拖慢。
因此,供应链需要兼具柔性和韧性,也就是既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等,以达到减少损耗扩大收益的效果,也能够在有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之下保持连续供应,并且有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
京东在零售业经营20年,京东云在618这种极其复杂的场景不断淬炼,如今京东云将其在产业供应链场景中积累的经验再用到产业中去,帮助企业补足薄弱环节,打造高效的运营通路。
也就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需要破除壁垒。
比如,从设计、研发到销售的路,可以是传统的由上而下,也可以是京东云的C2M反向定制。
格力博是一家生产园林电动的工具,原本的主要市场是在海外,销售存在明显的淡旺季。
为了让生产线在长达几个月的淡季里充分利用,格力博借助常州“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对消费端大数据建模分析后,找到了新的细分市场的机会——洗拖一体机。在短短的几个月,格力博就接到了5万余台订单,打开了国内市场。
后来,因为疫情,格力博的生产节奏被打乱,“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从产业链上找到了解决方案:把外壳生产留在了常州,电水泵和电源线的产能分发到了苏州3家中小企业共同消化,而尘杯订单则交付给了广东中山的一家外贸企业。
“5G+AI工业制造云平台”依托京东云产业协同平台,打通了供应链两端的环节。对消费端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聚合云端,再将订单聚集在平台上,统一下发给工厂,对生产端通过拆解产能,把产品拆分为各个零部件,之后通过生产工艺标签匹配,找到本地以及省外等地区的生产力,帮助企业用尽、用足剩余产能。
平台通过促进全要素的流通,破解了传统企业的发展痛点,也为它们的数智化转型打开了新通道与新模式。
京东云的产业协同平台是基于京东数字化技术及供应链优势,以及数智供应链万亿数据打造的。
数智化供应链把一个个孤立的数字转化成了有价值的数据,并指导商品的设计和生产,一方面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另一方面,提升了新品研发成功率,让产品更适配消费者的需求,扩大销售规模,实现产销协同。
不只是协同研发,数智供应链其他多个场景下提效,比如数字仓库,包括AI看货出货监控、数字化仓单等等覆盖从创意、设计到制造、仓储再到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的能力,通过技术,实现客户的省钱省时省力。
四、结语
成本优势是企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护城河,它意味着在产业的不确定环境下有更强的韧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在产业上行周期,有更大的利润弹性。
成本优势的取得,可以靠资源优势,比如中东的石油,也可以靠优化流程、地理优势和做大规模实现。
在这其中,技术的进步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比如上云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规模优势又能提升议价权,实现进一步的降本。
纵观人类历史,从18世纪末的蒸汽机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的电力应用,再到上个世纪的通信技术革命,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狂飙都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颠覆性创新。
技术的价值要通过业务场景中去验证。因此,对技术提供方来说,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降本增效,是技术进步的目标;对需求方来说,更懂产业、能迅速落地的技术提供方,才是能够同行的伙伴。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带来的省,才是最具有持续性的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的能力,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