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26
中国经济时报 2023-04-26 05:59:07
本报记者 李晓红
(相关资料图)
“五一”临近,全国各地争相“放大招”,推出景区门票、旅游线路、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优惠活动,全面发力助推旅游业加速复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今年旅游业淡季不淡,从春节到清明假期再到订单爆满的‘五一’小长假,文旅市场复苏脚步加快,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国各地争相推出旅游消费优惠活动,有效迎合了旅游消费增长的强劲势头。其中,消费券成为启动旅游消费市场一个很好的杠杆,在短期内通过补贴方式刺激旅游消费,释放旅游消费需求。”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旅游开发与规划教研室主任王新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提振文旅消费仍须多样化措施
“全国多个省份以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推动文旅市场复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文旅消费券已成为推动目的地文旅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日前,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五折嗨游大连”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活动持续至4月29日,共发放400万元文旅消费券。贵州近期推出2023年多彩贵州春季旅游“四减半”优惠活动,即景区门票减半、住宿价格减半、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半、旅游商品价格减半等优惠。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文旅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周永博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文旅消费优惠活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消费促进方式,价格让利往往可以起到非常直接的消费提振效果。各地通过大量推出文旅消费优惠,有助于进一步营造氛围、吸引游客、带动在地消费。
如何让文旅消费优惠活动落到实处?王新越认为,不能浮于形式,要实实在在为旅游者带来优惠。同时,各地在发放消费券时,要经过科学测算,做到精准投放,才能更好地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在消费券发放过程中,政府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反馈、消费升级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调整与完善。
在王新越看来,提振文旅消费仍需在手段多样化上下功夫。首批优惠活动不失为是一种新奇的消费刺激手段,但后续若各地一直照搬相关政策,就会出现“大家都有相当于没有”的心理状态。所以,各地需要在创新优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创新营销方式,以推动文旅产业更加稳健、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挥文旅消费综合带动作用
人间烟火气,是最动人的经济图景。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作用,是引领消费复苏和内需繁荣的重要力量之一。
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文旅消费券将带动目的地酒店住宿、景区门票、度假线路、旅游交通、文创好物等多个产品的市场恢复。
近期,各地聚焦扩内需、促消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助力旅游市场复苏振兴,为游客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选择。
为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带动作用,王新越建议,一是从供给侧发力,优化旅游服务。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打造旅游休闲区,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同时打造旅游新场景、新玩法,助力文旅消费热起来。二是多措并举提振信心。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促成重大文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落地;加大政府促消费的扶持力度,以提升消费信心,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为行业复苏和振兴注入动能。三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消费内容向多业态扩展。拓展多样化玩法,衍生多元消费,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提质升级;加大旅游市场需求研究和产品创新力度,构建“需求引领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适配均衡机制;同时,推动金融和旅游有机融合,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旅游业,激发旅游投资活力。
“现阶段,发力文旅消费具有全局带动效应。”周永博认为,应积极打造各地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聚焦“创意+生活”“数字+沉浸”“新兴+场景”“小众+非标”等文旅消费热点。
周永博进一步指出,“创意+生活”是以富有创意的方式融入当地生活;“数字+沉浸”是数实融合沉浸式文化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新消费体验;“新兴+场景”是一些新兴主题化消费场所通过不断融入其所在城市空间,与其周边城市空间实现文化、功能和审美的和谐共生,成为全新的城市消费场景;“小众+非标”是为众多小众领域、非标准化的文旅产品与服务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6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